现在的爸爸妈妈不仅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,也关注孩子的个性品质发展。很多家长对于家里那个半懂不懂的小不点的“自私”问题还是颇为头疼。
宝宝比较自私该怎么办,要怎么让宝宝学会分享呢?
1.允许宝宝不分享。这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,与“自私”与否没有关系。
(1)这是孩子自我发展的特点。2岁左右的宝宝自我意识刚刚萌发,开始逐渐用“我”来代替“宝宝”称呼自己,用“我”、“我的”区分自己与他人,孩子内在需要获得自己价值证明,对外表现为积极“捍卫”自己,包括“我的东西就是我的”——这是宝宝自我认知水平与其思维发展特点造成。这与大人所谓的“自私”是本质的区别。
(2)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,即使是小宝宝,他也有权利支配自己的东西,包括分享与否。宝宝开始有自己的喜好——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人分享,不愿意和陌生人等等。此外,宝宝也开始学会拒绝,不再按大人的要求分东西。有自己的意愿、学会拒绝,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,这与是否“自私”并不矛盾。
2.让宝宝学会分享。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,大人也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宝宝学会分享。
(1)大人的意识很关键。尊重孩子并不代表着可以放任孩子自我中心的蔓延——因为随着孩子逐渐成长,分享是TA个性品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,特别是独生子女在这个方面存在“先天的不足”。
(2)良好的教养方式。
首先,积极引导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东西。带孩子与同伴活动时,不管是食物还是玩具,都可以多准备一份。在与同伴互动中,引导宝宝将自己的玩具或食物分享给别人,及时表扬分享后的宝宝。
其次,摒弃不良习惯。很多大人喜欢逗孩子,比如让孩子把手里仅有的一块苹果分给自己,当孩子分给大人之后,大人又笑哈哈还给孩子——这种做法让孩子产生错觉,我到底是分不分呢?分了还是会回到自己手里吗?还有的时候,孩子已经把自己的饼干放到爷爷、奶奶手里,爷爷奶奶从开始就一直拒绝“我不吃,我不吃,给宝宝吃”,孩子的行为得不到肯定,久而久之也不再会分享了。
再次,榜样的作用。家长平日里待人接物的行为都会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。不管是在家孝敬长辈,在外善待别人家的孩子,孩子都会按照自己看到的样子来调整自己的行为。
怎么让宝宝不自私呢?调整自己的观念,抛弃对所谓“自私”的成见,尊重孩子的同时,给与实际行为的引导与效仿。相信一个用心的家长,一定不会教出一个“自私”的孩子! 摘自
宝宝自私怎么办